考点49:《[般涉调]哨遍》(高祖还乡)(单选题、简答题)
【难度】☆☆
【考频指数】☆☆☆
(1) 睢景臣,一作舜臣,字景贤。杂剧有《莺莺牡丹记》等三种。散曲有《睢景臣词》,现存散曲三 套。
(2) 《[般涉调]哨遍》(高祖还乡)依据的历史事实:《史记•高祖本纪》载,刘邦曾率兵平定淮南王, 归途过故乡沛县,逗留十多天。从人众多,以致全县出动供蔽饮食。
(3) 《[般涉调]哨遍》(高祖还乡)采用代言体形式的作用:本篇虽是散曲,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
形式,从一位熟知刘邦老底的乡民的视角来写高祖还乡的种种情况,看似嘲笑乡民“有眼不识泰山”, 其实这是障眼法,目的是便于肆无忌惮地表现对皇帝的大不敬。皇帝还乡的种种阔气排场,甚至被神 化为“真龙天子”的皇帝本人,通过乡民眼睛的折光,全都失去了庄严的色彩,变得极其滑稽可笑, 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。 9 9
【例题】概括《[般涉调]哨遍(高祖还乡)》写作所依据的历史事实。 「
【答案】该散曲依据的史实是:《史记•高祖本纪》载,汉十二年,刘邦亲自率兵平定淮南王英布, 归途中经过故乡沛县,逗留了十多天。因为刘邦从人众多,以致“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”,全县出动 以供献饮食。;9 y y
【解析】参见教材P180o